建议使用浏览器Chrome, QQ浏览器
登录/注册
首页 目录 资料 实验室 电子课本 人教版 苏教版 鄂教版 留言反馈 排行榜 课件下载
部编八下语文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图文精讲+知识点习题 2020-02-24 23:31:51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品课程讲析

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课件

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课件

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课件

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课件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视频精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更多课文预习

第一单元
第1课《社戏》微课精讲+知识习题
第2课《回延安》微课精讲+知识点
第3课《安塞腰鼓》讲读+知识点习题

第4课《灯笼》图文精讲+知识点习题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视频教学:

朗读课文视频精讲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_
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
_

课文朗读

_
_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_
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汇总

_
_

一、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


二、文体知识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

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


三、理解词义

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

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

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五、问题归纳

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

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 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  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3. 课文第三自然段与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本题可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一、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


4.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


6.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

因为一般人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都比内陆暖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此时举一个例子,存在偶然性,说服力不强,举两个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7.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

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


8.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

9.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

本题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


六、课文主题

《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微课精讲

_
_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图文解读

_
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同步练习

_
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

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

A. , , 《 》 。

B. 。;“ ” 。

C. , ;《 》 ?

D. 。, “ ”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

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

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三、课外阅读

气候的威力(节选)

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

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

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

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

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参考答案

1.C

2.(1) A B (2) B C (3) A B (4) B D

3.(1) B (2) B (3) C (4) B

4.C

5.A

6.D

7.A

(一)(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

2)荣枯 去来

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

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

5)A.× B.√ C.√ D.×

6)B

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

8)A

(三)1.B A C

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3.A

4.时间顺序;举例子

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

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

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




温馨提示

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

http://1ydt.com/v/down-3081.html
(复制链接至浏览器下载)

2、扫码下载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

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


往期精彩回顾





↓八年级下册↓

课文朗读精讲

电子课本图片

全册教学设计

古诗词填空

课文板书设计

知识点汇编

课堂实录精选

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检测试卷

全册教案下载

期末试题AB卷下载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期末知识点+文言文知识重难点

 期末文言文知识重难点复习

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电子版高清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初中语文知识点+期末试卷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资料汇编

知识点总结资料汇编

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新苏教初中七-九年级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初中英语:
新目标初中英语789年级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八年级上下册 必背重点单词/短语/句型
外研社初中英语789年级上册下册 知识点精讲
冀教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全册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总结
仁爱版 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精讲

初中政史地:
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电子课本
初中历史789年级 高清电子课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上册知识点+期末试卷
初中789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生教师教学资料
初中历史789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初中地理7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初中理化生:
初中物理化学89年级高清电子课本
人教物理九年级全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
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
人初中生物7年级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扫码查看下载全部资源精品课程讲析八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课件八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课件八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课件八年级物理课程知识精讲+课件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精讲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朗读+视频精讲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更多课文预习: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微课精讲+知识习题第2课《回延安》微课精讲+知识点第3课《安塞腰鼓》讲读+知识点习题第4课《灯笼》图文精讲+知识点习题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视频教学:朗读课文视频精讲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__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__课文朗读__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电子课本__点击图片→查看大图▼▼▼知识点汇总__一、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有很高造诣。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变迁》等。二、文体知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为不同的类别: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认识、了解这个或这类事物。 第三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事理说明文。2.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在语言上是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三、理解词义萌发:种子或者孢子发芽。次第:一个挨一个地。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风雪载途:风雪满路,遍地都是。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五、问题归纳1.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写大地回春,用了拟人手法;写燕子归 来,用“翩然”形容,给人以轻快敏捷的感受; 写秋天植物叶枯落地,用“簌簌”一词;写昆虫用“活跃”和“销声匿迹”对比,令人仿佛置身于肃杀的秋天之中。这些生动的词语或状其具体情态,或概括其总体特征,给人以生动形  形象的感受。这几句话通过时间顺序勾勒出一幅诗意盎然的“四季图”,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铺垫。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作者列举的这三个例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次序能否打乱?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不能打乱顺序。这三个例子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我国北方的同一地区,杏花二月开,桃花三月开。布谷鸟鸣叫之时,正是割麦种稻之时。同时也照应了后面一句“花香鸟语”。   3. 课文第三自然段与一、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本题可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第三自然段是对第一、二自然段所列现象的深入发掘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逻辑关系。4. “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到十天左右”,句中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本题运用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 不能。“左右”对十天进行了限定,表示一个大概的数字,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确切的数字,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5.“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提出疑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对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介绍说明。6.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呢?因为一般人认为近海地区的气温都比内陆暖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此时举一个例子,存在偶然性,说服力不强,举两个例子增强了说服力。7.课文7-10自然段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能否颠倒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因为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度由大到小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体现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另外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这样安排条理清晰,不能打乱。8.课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又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强调了研究物候学的最终目的。9.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本题运用说明顺序判断三法。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楚的认识。六、课文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我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微课精讲__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图文解读__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__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农谚(yán)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      )是必要的。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       )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        )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4.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6.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A、(1)(4)(6)      B、(1)(2)(6)      C、(2)(3)(4)      D、(3)(5)(6)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①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②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③促织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④   ①  ②  ③   ④A. , , 《 》 。B. 。;“ ” 。C. , ;《 》 ?D. 。, “ ”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1)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3)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5)“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解释“据以安排农事”这句话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找出两组反义词语写在下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4)这段文字中有三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表示拟人的三个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5)是否能将“赶快种谷子”后边的句号改为分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画“√”,错的画“×”。A.能,因为这三句都是拟人句式,内容上没有什么区别。(     )B.不能。因为杏花、桃花是植物,而布谷鸟是动物,两种不同类型的物候现象不宜合在一个句子里说。(      )C.不能。因为前者说的是春天的物候现象,后者说的是夏季的物候现象。(      )D.能。因为三句都是在说明物候现象与农事的关系,杏花、桃花和布谷鸟又是同一类事物。(       )(6)本段说明的对象是(    )A.大自然的语言是指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布谷鸟唱歌了这类自然现象。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C.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D.要注意观察气候与自然现象的关系。(7)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了哪三个例子说明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1).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翩然(3).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4.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5.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三、课外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①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则是变幻莫测的气候。气候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因此,人类对于气候是既乞求,又敬畏;既感激,又恐惧,所以才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感慨。②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③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32.6米每秒,但10级以上的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55.6米每秒,有时甚至可达三百多千米每小时!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例如,1960年,在日本昭和基地越冬的考察队员福岛,走出基地楼房没有几步,便被咆哮而来的大风席卷而去,不知去向。直到7年之后,人们才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他的尸体。④大风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1960年8月24日,前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低温;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录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在这种条件之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⑤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地抵达机场。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1.本文主要介绍了南极的气候。请通读全文,概括出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气候对人类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将人类置于死地。请根据自己掌握的气候方面的知识,各举一个气候造福于人类和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要求:举例典型,表述具体,且不得引用文中的例子)。(1)造福于人类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其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从内容上看,文中运用画横线的句子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第④段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顺着本文的写作思路,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要求:语言简明概括,过渡自然,60字以内)。  参考答案1.C2.(1) A B (2) B C (3) A B (4) B D3.(1) B (2) B (3) C (4) B4.C5.A6.D7.A(一)(1)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2)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3)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4)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5)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二)(1)根据这些来安排农事。(2)荣枯 去来(3)……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4)①传语 ②暗示 ③唱歌(5)A.× B.√ C.√ D.×(6)B(7)①杏花开了…… ②桃花开了…… ③布谷鸟开始唱歌……(8)A(三)1.B A C2.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3.A4.时间顺序;举例子5.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三1、南极气候的基本特点是:风大而猛、极度寒冷、变幻莫测。2、答案示例:(1)新疆某些地区常年多风,当地居民合理地利用风能建立了许多风力发电站,为当地的农牧业生产服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往往形成洪涝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3、记叙(或叙述)这是为了说明南极风大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或南极大风的威力,大意正确即可得分)4、举例子 列数字 这是为了说明南极气候极度寒冷。5、南极的气候确实显示出不同于其它大陆的威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南极气候将被逐步揭开神秘的面纱,从而造福于人类。温馨提示1、课件习题文档下载地址http://1ydt.com/v/down-3081.html(复制链接至浏览器下载)2、扫码下载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课件习题3、文章底部左下角,点击“阅读原文”进行下载往期精彩回顾↓八年级下册↓课文朗读精讲电子课本图片全册教学设计古诗词填空课文板书设计知识点汇编课堂实录精选期末复习资料期末检测试卷全册教案下载期末试题AB卷下载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期末知识点+文言文知识重难点 期末文言文知识重难点复习期末复习知识归纳电子版高清电子课本教材图片初中语文知识点+期末试卷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学资料汇编知识点总结资料汇编电子课本高清图片新苏教初中七-九年级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初中英语:新目标初中英语789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资料汇编八年级上下册 必背重点单词/短语/句型外研社初中英语789年级上册下册 知识点精讲冀教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全册知识点精讲北师大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总结仁爱版 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精讲初中政史地: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电子课本初中历史789年级 高清电子课本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上册知识点+期末试卷初中789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生教师教学资料初中历史789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初中地理7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初中理化生:初中物理化学89年级高清电子课本人教物理九年级全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人初中生物7年级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APP观看

扫码安装,或者点击这里


.

1→ 统编教材配套课外阅读书籍

2→ 难懂的数学概念一眼看明白